为人民书写抒情 为时代放歌点赞
作者:肖笛
2017-10-13 10:31:40

      黑土文化厚积薄发,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近日,由省委宣传部重点策划出品的音乐剧《嘎丽娅》在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成功突围,获得十佳戏剧奖,这是我国国家级文化艺术类表彰中的最高奖项。自2008年以来,我省已有22部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广播剧作品获得这项崇高的荣誉,龙江文艺精品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 

坚持文艺工作导向 力促文艺创作繁荣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建设文化强省,助推黑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黑龙江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黑龙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弘扬中国精神、彰显黑龙江特色的文艺精品,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demo.jpg

《萧红》剧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为精品创作保驾护航,创新机制使精品生产后顾无忧。我省制定印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我省积极开展“中国梦·龙江情”主题文艺创作活动。聚焦中国梦龙江篇的时代主题,深抓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推进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播影视艺术精品工程、文学精品创作工程、造型艺术发展工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文艺评论精品工程,开展“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国梦”新创作歌曲宣传推介活动、“中国梦·龙江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大型示范性活动。 

黑龙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近年来,我省连续三年在全省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14年11月22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采风慰问活动,受到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中宣部《文艺信息》“主题实践活动简报”中予以刊发,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三年来,全省共有800多位骨干文艺工作者分期分批深入到部队、高校、厂矿、林区、垦区、铁路、油田等各行业和社会生产一线的70多个采风联系点开展蹲点创作;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活动场所80余个,举办交流活动300余场次,赠送学习资料12000多套;组织全省文化系统专业人才和文化志愿者与基层结成帮扶对子27000多对,在基层开展慰问演出、展览展示、书画笔会、座谈交流、辅导培训等各类活动11万多场次,培训20多万人次,带动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人才培养是文艺精品创作持续繁荣的根基。没有人才,文艺精品创作就无从谈起。我省始终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基础文艺人才、骨干文艺人才、特殊专业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通过选送200多名骨干文艺人才赴国家级院校培训提高,举办文艺管理干部培训班、文艺创作骨干培训班、各门类领军人物培训班,利用“黑龙江文艺奖”、“黑龙江省十佳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平台和载体,有效发挥了教育培训和评先创优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全省文艺梯队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此外,我省着力营造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扶持人才深造、加强激励力度、扶持优秀作品等措施,让文艺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突出抓好文艺阵地建设,将省直文艺院团、民营文化企业、新文艺群体作为重点建设对象,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江文艺军团”。制定和实施《黑龙江文艺人才培养》规划,通过教育培训、评奖赛事、荣誉奖励、创作采风、项目资助、宣传媒介等形式,培养和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鼓励和扶持那些以创作主旋律、正能量作品见长,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文化担当的艺术家,为他们在作品出版、拍摄、演出、展览、宣传媒介等方面创造条件、优先服务。

在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地方财政艰难的情况下,我省还是调剂出一部分资金设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产品专项引导资金”,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其他各类国家级文艺评奖活动为示范牵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审美需求为目标,深入实施黑龙江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引导扶持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紧扣时代脉搏 抓好选题策划

我省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以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英雄、弘扬中国精神。省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党管文艺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的组织化程度,站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牵头设计规划我省文艺创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项目,统筹组织和调动省内外文艺创作资源和力量推动精品创作工作,采取大项目制的办法,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具有重点示范导向性作用的主旋律作品。 

抓住重要历史节点,推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选题。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在一年时间里,策划推出了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和音乐剧《嘎丽娅》,这三部作品同时入选了由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编辑出版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影视作品精选集》,在纪念日之际隆重推出。

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抓好文艺作品的选题规划。我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重点献礼电视剧《焦裕禄》;在2012年、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电影《萧红》、《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分别登陆全国电影院线,策划组织创作的以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广播剧《中国有个北大仓》、《大庆人在非洲》连续荣膺全国广播文艺大奖,组织创作的歌曲《爱中华》、《春暖花开》分别在2012年、2014年春晚和2013年央视教师节晚会唱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这些作品,先后获得了第十二届、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播出后不仅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

demo.jpg

《嘎丽娅》剧照

我省在文艺创作时坚守社会责任价值底线,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创作时坚持把实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艺创作中寻发展、求突破。据了解,电视剧《焦裕禄》在2010年项目启动筹划前期,由于过多考虑多方利益,曾被一些发达省市回绝,最后省委宣传部在综合考量下果断承接了这个项目,不仅为电视剧注入资金,而且还为剧组在龙江拍摄期间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保障,其中90%的场景是在我省拍摄完成的,该作品一经央视播出即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科学家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省委宣传部与吉林省委宣传部、上海嘉彤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了六集电视剧《黄大年》,该片是以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为原型,再现他一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时代楷模的主旋律电视剧精品之作。近期,在喜迎十九大召开期间,该片作为十九大献礼剧目,已被列为CCTV—1十九大期间重点报备项目,定于10月12日首轮播出。

在省委宣传部的策划和支持下,电视剧《猫冬》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基层农村干部带领农民群众转变陈规陋习、树立良好风气、开拓发展思路、实施创新举措、构建和谐社会,变“冬闲”为“冬忙”,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银山,村民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最终建设富裕文明的和谐美丽乡村,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打造文艺活动品牌 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省通过塑造群众文化品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城市之光”、“金色田野”、“三江之声”、“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龙江百姓文化季”、“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覆盖全年、遍布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交响乐、芭蕾舞、美术展等高雅文艺活动常态化面向大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送欢乐到基层”等品牌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连续17年举办的“城市之光”、“金色田野”活动享誉全国,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省委宣传部连续三年组织实施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扶持和培训基层文艺创作群体和文艺骨干。我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以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两大阵地带动音乐之城建设,推动龙江音乐、戏剧走向国际化。举办“第七届‘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捷克布拉格爱乐乐团德沃夏克作品音乐会等文化品质高、影响范围广的重大文化活动。依托“第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活动,邀请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等37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前来举办专业演出,创历届之最。以全省文化核心区哈尔滨市为龙头,相继举办第五届哈尔滨百姓戏曲展演季、第七届哈尔滨大众舞蹈节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团体深入到村屯、厂矿、社区开展送演出、送辅导、送图书、送书画活动,免费放映电影。开展“种文化”活动,面向基层开展声乐、舞蹈、戏曲、书法、美术等文艺辅导,不断活跃基层文艺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保障和支持下,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我省连续囊括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类全部奖项。“十二五”以来,我省共创作戏剧61部、电影55部、电视剧46部、广播剧2000多部(集)、文学作品2000多部、音乐作品7万余件、美术书法作品10多万件,一批优秀作品和作家、艺术家荣获“文华奖”、“飞天奖”、“金鹰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奖”、“儿童文学奖”、“梅花奖”、“白玉兰奖”、“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在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实现文艺类各奖项“满堂红”;广播剧《靰鞡草》等获得全国广播艺术大奖“二十三冠”;电视栏目《开课啦》、《门当户对》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新创优”荣誉;京剧《月照塞北》、龙江剧《鲜儿》获“文华奖”,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话剧《大湿地》等一批优秀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完善保障体系 夯实创作基础

我省在文艺精品创作的管理上,精心打造了文艺作品项目库。项目库以工程化、项目化等方式,着力提高文艺作品题材的集成化程度和文艺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精心规划和引导各地深入挖掘自身优势,集中力量策划和打造本地艺术品牌,实现“一地一品”、“整体作战”的创作生产布局,使全省文艺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对项目库提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上不封顶”的管理原则。今年开始,我省着力提高精品项目储备,通过立项管理的方式推精品,使越来越多好的作品脱颖而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意义。项目库运行一年来,聚力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产品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精心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取得良好成效。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后赢得广泛好评,被中国电视艺委会的专家誉为“红色经典名著改编的胜利”和“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胜利”。电视剧《九九》先后4次在央视1套、8套播出,取得骄人的收视业绩。电视剧《闯关东前传》、《马迭尔旅馆的枪声》分别在央视1套、8套播出,舞剧《永远的秧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电视剧《决战江桥》展现了黑龙江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拉场戏《海伦往事》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并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由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的歌剧《萧红》成功立项并开始了创作,将于明年公演。这些优秀作品既提升了黑龙江文艺精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拉动了全省文艺创作生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demo.jpg

《焦裕禄》海报

对于重点文艺精品项目重点投入,让有限的经费价值最大化。在反复权衡下,省委宣传部为46集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该剧是国内首部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样式完整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历程的史诗性电视剧,全景式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成功塑造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周保中等民族英雄和杰出共产党人的群像。该剧被中国电视艺委会的领导和专家评价为“在电视屏幕上树立了中华民族英雄的新丰碑”、“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新标杆”、“为重大题材影视创作积累了新经验”,播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实现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以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为标志的一批文化艺术场馆在全省各地落成使用,为引进和推出国际一流的演出活动、提高我省的艺术水平提供了阵地和平台。

加强文艺阵地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我省加强对各类文艺阵地的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主流媒体重要时段和版面的文艺娱乐内容出版、刊发、播出的监督管理,在主流媒体黄金时段、重要版面优先安排主旋律作品的刊播。加大省内优秀文艺期刊版面、栏目(节目)、频道、频率发展的政策、人才等扶持力度。办好《北方文学》、《文艺评论》、《剧作家》、《北方论丛》、黑龙江日报《天鹅》副刊、东北网《龙文化》、龙视文艺频道《艺术龙江》等文艺类学术期刊、版面、栏目。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组织、整合文艺评论家协会、文学学术研究机构、特约评论家队伍和高校文艺理论教研室等文艺评论资源,凝聚、培育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健康的学术研究,加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紧密对接,用科学的艺术理论指导丰富的艺术实践。

图片由省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陆少平  责任编辑:赵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