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直抵百姓之需
作者:董盈 董云平
2017-11-16 11:01:12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份深切的关注,也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之于百姓的重要。本版的三篇文章都是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的稿件,一篇是讲新机制给公共文化场馆发展带来的生机,新机制不仅活化了文化场馆管理方式,而且将百姓的声音和建议带进了文化场馆的管理层;一篇是讲新技术为丰富文化场馆资源带来的巨变,数字化课件、有声书籍让一对残疾人夫妇找到了精彩的自我;还有一篇是讲省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龙江讲坛”、“龙江书院”等既符合百姓需求又能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服务产品。这些新意与变化,让我们看到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日益努力着无限地贴近百姓需求。

——编者

日前,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部署推动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据了解,我省选取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大庆市博物馆作为试点单位,在借鉴黑龙江省图书馆先行先试成功组建理事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事会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理事会制度的实施将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带来什么变化?理事会制度对公众更好获得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让理事会在博物馆的服务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职能?推进过程中还需解决哪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理事会“试水”注入生机活力

理事会制度在国外早已有之。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848年,大英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大英博物馆理事会”,开博物馆理事会制度之先河。被称为博物馆大国的美国,博物馆也普遍建有具备社会代表性的理事会或理事会性质的组织。相比之下,理事会制度在我国还比较“年轻”,在我省省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等也先后成立了理事会。

据省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主任袁澍宇介绍,省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建立是我省文化事业单位和省直事业单位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第一个试点。2016年5月,黑龙江省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省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15名理事接受省文化厅的聘任。随后,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省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完成理事会的组建工作;审议通过了省图书馆工作报告,理事们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图书馆理事会章程》及其配套制度,奠定了理事会今后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基础。

记者了解到,2017年1月,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理事会成立后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大会。由理事长向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颁发聘任证书。理事们纷纷表示,一定要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的章程开展工作,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还要负责博物馆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等决策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监督本博物馆的运行。第一届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章程》、《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理事会章程》。会上,常务副理事长总结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2016年工作,并提出2017年工作计划。理事会对齐齐哈尔市博物馆2017年工作计划进行了审议。

省文化厅副厅长孟祥武表示,理事会制度代表着现代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在博物馆领域如何实行理事会制度,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推进的重点工作。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对理事会制度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认为目标明确,路径清楚,关键在抓好落实。我省现有124个公共博物馆,要态度积极,认真谋划,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这项改革。同时,做好将理事会制度推广到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的准备。相信通过推动博物馆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我们的博物馆能够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职能制度满足百姓需求

理事会制度的实施将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带来什么改变?袁澍宇表示,省图书馆理事会的成立,从本质上说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目标是通过体现现代治理理念的共同治理,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目标宗旨,完成职能使命,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馆长宫秀志表示,实行理事会制度来管理,能够减少很多繁琐的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提升服务质量。此外,理事会制度实施,有助于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博物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专业能力。同时,吸纳服务对象等到理事会中,让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做得可以更接地气儿,符合百姓的公共文化需求。

有关人士指出,对于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来说,现行事业单位人事、财政等制度的制约使理事会制度的落实推进面临着困难。宫秀志表示,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在理事会章程约束下,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法人可以更多地行使法人自主权,比如在岗位、部门等的设置上,在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上,都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当然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受到理事会的监督,还有举办单位的监管。

省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慧峰指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开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的理事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要继续加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建设,加快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完善理事会内部制度,确保决策和执行的顺利实施。

从一些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经验来看,理事会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理事会会议。据报道,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设立了图书馆理事接待日,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理事会成员逐一接待读者,征询民意,及时梳理意见并反馈给图书馆管理层。此外,有的博物馆、图书馆等还通过成立“基金会”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图书馆等的建设管理与服务等。例如,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注册成立“图书馆基金会”后,理事会给“城市书房”义工发放午餐补贴、交通补贴;开展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交流、培训等活动。

宫秀志表示,如何使理事会职能发挥得更好还需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其他省市的做法有些可以借鉴,但还要结合本地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务实合理。

理事建言献策畅通沟通渠道

袁澍宇介绍,省图书馆理事推选过程全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最广泛地代表广大基层图书馆员、各界读者、社会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通行做法,省图书馆在最广泛的基础上进行了征求意见和民主推选。经过长期沟通、资格审核、推选单位审定,推选产生5名业务相关部门的理事;省图书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馆务会等民主选举产生内部理事5名;经过社会公开招募、网络公开招募、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推选产生5名社会代表理事;这15名理事经文化厅资格审核,在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上选举通过。据悉,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的构成为举办方代表2名、职能部门代表3名、本馆代表3名、社会各方代表7名。社会各方代表包括齐齐哈尔大学相关专业专家、新闻媒体人、文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来自各行各业的理事们可以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视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事业发展献言献策。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海群是省图书馆理事会的一名理事,他对这一“身份”和“职务”显示出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马海群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建议已经在采纳中。马海群认为,图书馆应当更好地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政府信息公布的时间上和内容上,相应的服务质量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上,都应当进一步提升,让读者和市民更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政府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馆员也应投入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管理和新技术的学习中,比如借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和深刻影响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中更应该关注和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马振庆对齐齐哈尔市博物馆重大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马振庆表示,理事会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事会中包括齐齐哈尔市文化艺术界等多方面的代表,大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对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等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把市民的声音带进了理事会。 

数字化阅读开启文化惠民服务 

demo.jpg

      大兴安岭军分区官兵在共享黑龙江省图书馆资源。

demo.jpg

      绥芬河市图书馆里,读者在盲文阅览室阅读。

      近日,天气渐冷,但在我省绥芬河市图书馆里,却是座无虚席,学习氛围浓郁。这里完善的文化共享工程的设施设备和丰富的数字资源,加之开展的一系列惠民服务和特色品牌服务,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了解了图书馆、爱上了图书馆。

近年来,由省图书馆作为全省行业龙头、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心馆承担的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文化惠民工程中的服务网络、服务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等职责,其技术应用创新、数字资源全省共享等工作成果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基层图书馆和广大人民群众免费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数字文化资源,让图书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流动城乡基层,流通千家万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现代阅读的需求。

生活因“阅读”而精彩

在绥芬河市图书馆盲文阅览室里,一对四十多岁的残疾人夫妻是这里的常客。妻子岳金玲是盲人,丈夫朱新民患小儿麻痹,两人都是该市的低保户。图书馆管理员把二人列为重点读者,教会他们使用电脑,还给他们放映带旁白的无障碍电影。

岳金玲在这里“阅读”音乐书籍,朱新民则选读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书籍。丈夫作词妻子哼曲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一首首好听的歌曲也诞生了。几年来,岳金玲与丈夫联手创作了歌曲《赞美绥芬河》、《月光下的边城》、《让爱温暖人间》,他们的作品还在一些比赛中获了奖。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歌咏比赛,已是小有名气的艺术人才。

据了解,绥芬河市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为市民提供数字阅读服务;2008年,成为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分馆,结束了市民为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专程到省图书馆的历史;2009年,特色品牌活动“好妈妈俱乐部”迈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跨越国界的第一步。绥芬河市图书馆相继建设完成了数字文化驿站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数字文化驿站19个。如今,绥芬河市图书馆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一体机、移动数字阅读等设备,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山城的每个角落,并在基层建立了40个分馆和流动站。

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省图书馆馆长高文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创新全省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相融合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以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实现全省基层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2007年以来,省图书馆陆续在全省边境县、贫困县图书馆和重点旅游景区、边防部队签约建设了流动图书馆分馆和数字图书馆分馆73个,统一配置自动化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设备。每年为各分馆统一配置3000册新书、10万种电子书、5000多部优秀电影、电视剧、文化讲座等视频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全省基层文化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局面,示范性地带动了全省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

省图书馆还创新应用云计算技术与VPN专用网络技术,统一建设“省域云平台·专网共享”公共数字文化传输服务体系,让全省地市、县区图书馆的广大读者免费共享省图书馆购买、自建的海量数字文献资源,同时为全省每个基层图书馆搭建500个VPN数字图书馆专用通道,保障了全省基层图书馆运用纸本图书与数字资源统一供给的模式,在本地乡镇、社区建设流动图书馆分馆和数字图书馆分馆相融合的总/分馆服务体系,逐步打通和连接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省图书馆还创建了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群,讲好龙江故事。2008年至今,自主拍摄制作了34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流域的自然与文明》、10集纪录片《渤海靺鞨绣》、7集纪录片《江桥抗战》等一大批视频专题片,填补了我省历史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空白。

植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

2008年起,省图书馆在全国率先探索、自主建设了全省边疆数字文化长廊,成为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发端和示范省。2009年,在黑瞎子岛回归祖国不久,省图书馆第一个在岛上连部建起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同时建设了流动图书室,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守岛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文华说,近年来,省图书馆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190万元,统筹资源传输平台、传输网络建设,统一服务设施、设备技术标准,下发公共文化一体机1680台,累计投放数字资源3000多TB,投入服务器、电脑、硬盘、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等设备1568套,建成乡镇数字服务点156个,数字文化驿站1400个,将移动数字文化服务和远程数字文化服务普及到全省边疆县、乡、村、边境农场、林场、边防哨所、海关口岸、边贸集市、旅游景区、机场车站等公众领域。省图书馆每年为每个基层服务点配送3500册图书,镜像安装14万种电子书,1万多部优秀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及文化讲座视频。保障了边防官兵快捷顺畅共享海量的数字文化资源。

此外,根据不同服务群体对数字资源的特殊需求,省图书馆还配置各类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实现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全省边疆地区7个地市、18个县市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覆盖,让文化服务日益深入到驻守万里边疆的边防官兵心田。

高文华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省图书馆还要大力拓展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与服务范围和空间,从边疆延伸到内地,加快建设覆盖全省20个贫困县所有乡镇、村、社区的数字文化长廊服务点、数字文化驿站;加快建设贫困县图书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技术平台,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搭建全省精准扶贫的数字文化平台。

省图书馆推出新型文化服务产品

demo.jpg

      龙江书院开展“古诗词吟唱”活动现场。

demo.jpg

      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警备区流动分馆,战士们在查阅资料。

demo.jpg

      省图书馆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活动走进牡丹江市图书馆。

近年来,省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不断满足百姓之需,深挖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外延。在全省大力推广数字化阅读的同时,创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群,强化公益文化讲座“龙江讲坛”的品牌服务效应,创建“龙江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全省“弘扬龙江精神”的强磁场。

2008年至今,省图书馆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地域历史文化选题,向文化部申报了35个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自主创建了《北大荒》、《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奇的鄂伦春》、《龙江艺术精粹》、《寒地黑土农业技术》、《百年萧红》、《黑龙江世纪英雄谱》、《世界音乐之都》、《哈尔滨建筑凝固的历史》、《侵华日军要塞揭秘》、《侵华日军细菌战揭秘》、《中东铁路建筑》、《望奎皮影》等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自主拍摄制作了34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流域的自然与文明》、10集纪录片《渤海靺鞨绣》、7集纪录片《江桥抗战》等一大批视频专题片,填补了我省历史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空白。下一步,省图书馆还将自主拍摄制作20集文献纪录片《金源文化传奇》、10集纪录片《黑龙江民族文化遗产精粹》等一批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持续打造历史文化精品,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

省图书馆的“龙江讲坛”创办11年来,举办各类公益讲座530多场,现场听众逾30万人。省图书馆创新应用网络直播技术,向全省41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现场直播,通过网络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收听收看的用户数百万计。“龙江讲坛”设立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科普知识、百姓民生等系列讲座,邀请王蒙、阎崇年、易中天等四十多位著名学者、专家,走向全省各地,带动全省地市图书馆纷纷举办公益讲座,现场直播省图书馆每周举办的讲座。省社科联和省图书馆还出版发行了“龙江讲坛”《传统文化卷》、《金源文化卷》等6本专著。弘扬黑龙江优秀历史文化的《金源文化》系列讲座,十年来连续举办了70多场。2017年,“龙江讲坛”策划实施了走向各地市系列讲座,现已在大庆、绥化、绥芬河等地举行系列讲座10多场,逐步实现公益文化讲座品牌服务效益的强力扩张,在全省形成了弘扬龙江精神的强磁场。

公共图书馆创办传统“书院”,是文化部倡导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服务模式。省图书馆的“龙江书院”于2016年建成开放,设经典文献区、传统文化讲堂、古琴茶道区、书法绘画区,开设古诗词吟唱、论语解析、故事妈妈生命课堂、智慧父母学堂、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地方文献精品阅读等公益课程,培训学生和家长逾万人次,现已带动大庆、双鸭山、齐齐哈尔等地市图书馆创办书院,在全省形成新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服务品牌和服务模式。

(编辑 陆少平  责任编辑 赵宇清)